考研可以跨专业吗?考研是可以跨专业的。但是跨专业考研很难。考生必须考虑跨专业,所学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有些专业不收跨专业的研究生,所以考生在跨专业考试时需要提前了解招生机构的要求。
那么,考研可以跨专业吗?跨专业考研都有哪些要求呢?
临床医学专业:是不接受跨考的,其实就算临床医学专业接受跨考,学生能够成功上岸的几率也极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本科要学五年,别人五年都学不好的专业课,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想全部掌握,无异于天方夜谭。
如果大家实在喜欢这个专业,可以通过考研班的形式提升自己,比如我当时是在高途的考研跟着专业老师系统学习的。会比自己复习效率高很多。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内蒙古大学(看专业)、内蒙古科技大学(看专业)、内蒙古民族大学(看专业)、赤峰学院。
但是依然有这么一群专科出身的人,
江苏地区有2所重点大学可以报考,但是只能报学术硕士,而且还有专科生报考条件限制,其它院校在选择时,尽量先咨询研招办是否招收,学硕招收都有哪些专业,一定要先问清楚。
03 行政管理
中国医科大学
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山东、河北等省份有大量的院校都是无任何要求的,学校多选择性也大,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如果你只有专科学历,考研的竞争力太小了。而且专科考研要满足更多的条件:毕业满2年,需要毕业满2年。以同等学历才能报考。复试需要加试至少两门,有额外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课程。
四川大学
部分工学专业:可能不接受跨学科大类报考的人员,比如学哲学的学生跨考工学专业。很多工学专业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但学生在此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才行,否则进入院校后也会学不懂,院方也不太愿意接收毫无专业知识经验的学生。
同等学力考研都要加试吗
211大学,位于新疆石河子市,位置比较偏远,一般人都不太适应那里的环境,不过对专科生非常友好。有名校梦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
理工科想跨考人文社科,首先看有没有专业衔接的专业,比如新媒体技术方向,法庭科学方向,教育技术方向,都属于工科与人文社科的结合。
遵义医科大学
但是当下考研机制依旧激烈而残酷,专科考研的成功率极低,10个考生里能被录取的大概就是1-2个人,在同等条件和同等环境下本科生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一纸本科毕业证书就可以刷掉一波竞争对手。
例如:
专科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拿到本科学历:1.统招专升本;2.自考/成考/开放大学专升本;3.这两种方式获得的本科学历都是可以考研的,到时候又有本科学历,还能减少考研路上的困难。强烈推荐!
但是高校会明确说明不会接收专科的考生报考。
大家作为跨考生,基础肯定没有本科就学习这些科目的同学们有优势,所以为了上岸、我们更要提前下功夫。当时我是选择在公共课上下的功夫,我也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自学费时间、效果还不好,所以直接报的机构。如果大家和我一样基础差、还没什么自制力,强烈建议大家报班试试。
985大学,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面积非常大。同样地对专科生没有附加要求,但是吉林大学只有部分专业招收同等学历。
华侨大学(非全日制招收)、福州大学(专硕无要求)、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部分专业)、闽江学院(仅MBA)、泉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研招办
别以为报班那么容易,当年我为了选择靠谱的课程操心了好几个月。但好在我眼睛够毒,早早选中了高途考研这个大宝贝。李旭、连俊霞、刘源泉等名师一起上阵,当时跟着学习一个月课程,效果都挺明显的。之前我英语阅读五个能错三,政治大题背半个小时都记不住。
接下来还有几个跨考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都是干货大家最好收藏起来,省的需要的时候找不到。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部分学校会要求跨考生在读研期间要补一学分的专业基础课。其次,跨考专业课占分比较多,我们后期备考重点一定要在专业课上!最后跨考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有强大的心脏,敢于接受一切结果。
跨专业考金融专业的优势,在于逻辑思维优势、数学建模能力,涉及理工科的基础知识。
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不得跨专业报考;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相当四级水平);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专科毕业满2 年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山东地区招收的专科生考研的医学院较多,大家可以参考下图进行了解,但是同样有条件限制。像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是不招收专科生,而延安大学医学院只能报考基础医学,有这些院校意向的考生尽量早些更换目标。
这些院校大部分都是双非普通院校,也包括了一小部分211名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
图源: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这里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图源: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