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打算,未来选择考研。但比起钻研学术,我个人对于实战更感兴趣,专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记者注)本身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也更符合自己的预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孟枳言很早就有计划读研。“翻译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和打磨的技术,无论是从翻译技巧来看,还是从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角度,考研都是必要的。”
在选择考研方向时,孟枳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专硕。在她看来,“学硕和专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专硕和学硕并不存在“压缩版”或是“备胎”的关系。
自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专业硕士发展过程“坎坷”,经历过不少偏见和质疑。它从曾经的学硕“备胎”,成了如今的考研主流。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理性看待专硕热度的持续走高,如何正确选择考研的方向,如何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性人才,都成为高校师生们关注的问题。
报考人数增加,专硕越来越“热”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举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倾斜、报考人数增加,专硕的“热度”持续走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15.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人,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在近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例如,福州大学近5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140人,5年间扩招专硕1309人。暨南大学近5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同样逐年增长。从2018年招收专硕1700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400人,5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700人。
事实上,学硕缩招、专硕扩招早已有顶层规划。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对于高校来说,从报考人数就可以看出专硕的热度持续走高。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牛德强表示,作为一所考研热门校,该校专硕招生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报录比也一直居高不下,“总体来讲竞争是比较激烈的”。
此外,牛德强观察到,不少学生对于专硕培养模式也是认可的。“学硕一般是面向学术研究的,而专硕面向经济社会生产一线,近年来,同学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导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按需报考。”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选择专硕更多是因为就业需求和兴趣使然。
“整体就业压力大,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考研似乎成了‘必需品’。”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大四学生赵瑞塽坦言自己对学术方面并不是很感兴趣,“选择专硕主要是因为自己在未来学习方向与职业规划上比较偏向实用性和就业。”
赵瑞塽表示,学硕与专硕考试内容的差别也会影响同学们的选择,比如英语类专业的学硕均需要考察第二外语,许多学生会为了避免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而放弃学硕。“这也让专硕成为许多跨专业考生的不二选择。”
专硕发展十余年,已不是学硕“备胎”
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十几年来,专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在人们心中的口碑也逐渐实现了“逆袭”。
在电子科技大学就读专业硕士的李尚纯,本科毕业后曾工作过一段时间。重返校园的她曾担心过专硕的含金量。“这主要来自求职时专硕和学硕可能会被区别对待的担忧。但在我自己求职的过程中,包括身边的同学求职时,并没有遇到区别对待的问题。”
李尚纯表示,在选择考研后,虽然详细了解研究生的各种学制,但并没有优先考虑学硕或者专硕,而是优先选择地区、学校以及适合的专业。
“就我的观察,专硕的课程和生活会更加紧凑一些。另外,因为专硕更偏向于就业,所以专硕的寒暑假会有实习安排。”李尚纯说。
亲身体验过专硕的学习生活后,不少大学生都认可专硕的含金量。
“我觉得专硕含金量也挺高的,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也能学会很多东西。”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迪丽美拉·迪力夏提说。当时她之所以选择专硕,是认为自己更适合实操而非学术。
“专硕的质量低,这是一个误解。”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认为。
彭凯平表示,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为例,同学们对于专硕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每年400多人报名,录取十几个,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原因有两个。”彭凯平说,“一是同学毕业时拿的是‘双证’,他们的学位证、学历证与学硕没有差别,专硕的同学同样可以选择考博深造,或是就业。二是我们对于专硕的教学标准和学硕是一样高的,因此不存在‘水硕’的情况。也就是说,从学校的教学内容安排、专业训练以及‘出口证明’上,两者在含金量和对学生的要求上没有差别。”
学硕、专硕如何“各司其职”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已逐渐认可专硕与学硕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和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学术硕士是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定位,重视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专业硕士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实践教育与应用能力。
在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迪丽美拉·迪力夏提感到唯一的不足就是两年时间的确有点短暂,上课、实习会比较赶。
“我们的专硕是两年,感觉学硕三年要学的东西,我们要在两年甚至是一年内完成,而且还得实习,所以说我觉得专硕可以稍微延长学时,这样可以更好地安排研究生生活。”迪丽美拉·迪力夏提说。
她的想法与当下一些高校的做法不谋而合,近年来,一些高校尝试调整专硕学制,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郑州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中,图书情报专硕学制为2年,2020年起调整为3年;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2年,2021年起变为3年。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2年的专业有15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则为89个,3年制专业占比达到86%。
对此,有专家表示,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是现实需求的反映,但只要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达到毕业要求,或短或长可按实际情况来定。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两种培养模式的不同优势,让学硕、专硕“各司其职”呢?
“专硕的培养模式,应当应用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解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牛德强说。
牛德强表示,以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与一些省市的大型医药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从结果来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
和历史悠久的学硕相比,“年轻”的专硕仍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专硕树立口碑、健康发展的基础。
对此,《方案》给出了专硕的改革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
“如何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对于高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专业硕士培养应当为国家提供更多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索。”牛德强说。
热门专业分析——学科英语
学科英语的全称是学科教学(英语),属于教育专硕,专业代码是045108,截至目前全国招生院校一共115所。
问题1:本科什么专业可以考学科英语?
答:具有相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一般是英语相关专业,比如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应用英语、翻译。大多数学校该专业不接受跨考,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等,也有部分学校可以接受,比如:西北师范大学,不过一般会另外要求再加试两门专业课,大家可以具体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以及招生专业目录,英语科目学的好的、将来想从事教师岗位的可以跨考该专业。
问题2:学科英语考什么科目?
答:考四门科目,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333教育综合(150分)、专业课二(150分)。政治和外国语是全国统考,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均是学校自命题。外国语包含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有些学校只能选一种,有些学校可以在2-3种外语中任选一种。333教育综合虽然每个学校名称和代码都一样,但是属于学校自命题,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二,一般由学校自定,可以是专业综合(英语)、教育实践与方法、基础英语、英语教学综合、英语教学论,也可以是英语语言与教学、语言学基础,因学校而异,所以这门专业课也可以作为大家选学校的依据。
问题3:这个专业现在很难吗?
答:
但从国家线来看,5年涨了31分,国家线还不是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也看不出学校录取的分数区间,只是预示着该专业的分数越来越高,我们来看几所学校2022年和2021年的复试分数线对比,以及2022年进入一志愿的分数段。
以上名单挑选各种层次的师范大学来对比,几乎所有学校的复试分数线都有涨幅,几乎所有学校的最高分都是400+,甚至吉林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双非院校复试分数线都在405,从分数也能看出来,很多同学在报考时降低目标,造成普通学校爆火,当然也有试卷难易度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大家都学得很不错,所以要想考这个专业需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不管考哪个学校,目标分数都需要定到400分。
问题4:学科英语专业就业很好吗?
答:学科英语的就业其实非常明确,一般都是小学、初高中的英语老师。目前来说,学科英语的就业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一些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就业不成问题。不过也有其他方向可以参考,比如:培训机构的老师、英语编辑、教育行政单位的教育管理、高校辅导员或行政岗等。
问题5:学科英语专业当小初高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吗?
答:小初高老师必须拥有相应年级相应学科或高于所教年级的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编制考试,并顺利应聘老师。只是在2020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由院校考核教学能力。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意味着学科英语专业毕业后,如果没有考取教师资格证,也可以参加教师编制考试,并应聘老师。
问题6:学科英语是不是一志愿考不上就没希望了?
答:本专业的调剂近些年来名额越来越少,不过可以试着调剂非全日制或其他教育专硕专业。
希望能帮到大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