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12.3万,平均报录比为68:1。2023年虽然报名还没开始,但文仔猜测,竞争比例可能会达到75:1的程度。
不过大家也要理性分析,考研竞争比的学科差异更明显一些,人文社科类竞争更激烈,如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学等专业的报录比远超于4:1,有的专业报录比也到了10:1。
1、选择考研。
2、选择考公务员。
最后,无论先吃鱼头还是先吃鱼尾,你要知道最重要一点就是:你得有能力钓到鱼。
考研:奔着专业top5,学校top10的学硕考了两年还是没考上,最后选择调剂。
考公:复习了一个月参加公考,报的省会城市区级法院,前两名进面试,我第四没进面。所以没考上。
结局:利用公考时候复习的知识参加了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面试第一。
我们分类讨论下:
能不能考研后再考公?
官方数据:考研、考公报录比
到底是考公还是考研?
以国考为例,下图为近8年国考招录、报名数据。
如果读研,那将意味着你又要在学校里待两到三年,这几年时间的学习,不能说没用,但考研的是学习而不是出路,工作才是。因此你研究生毕业后还得面临找工作,同时,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你提到你自己对政治什么的很感兴趣,那么毕业后你很可能会考公务员。
如果你只是喜欢体制内的安稳,随便当个一个一般单位的小科员然后混一辈子,那当我什么都没说。但是我相信心中怀有理想的你,总有往上爬的野心吧,你看看现在的政坛,那些政府高层哪个没有高学历?于是为了满足你往上发展的野心,你不得不想办法读在职研究生,于是你还是走到了读研这条路上。
近8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报录比如下图。这两年报录比有所上涨,大概四个人里能有一个人考上。
结论:考研和考公务员都一定程度失败了,可是学习的过程会让你未来收益。
图 / 全国研究生历年报录比
如果你报的好学校好专业、好单位好部门,可以说公考和考研都很难。但是,一旦选择了就努力走下去相信总有收获!
”考哪个都差不多,只要能考上。“
@文仔
考研人群以应届生和毕业1-2年的往届生为主(也有要求三年工作经验的MBA等专业,但占少数),相比考公,考研人群要更加集中一些。
公考有国考(中央、直属单位)、省考(地方单位)、选调、事业单位考试。国考和选调限制比较大,省考和事业编只要在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可以报的。
@知友谢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