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国家线暴涨,考研人应做好哪些准备?
最近考研国家线暴涨的消息一直霸占热搜排行榜,有网友评论:“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是上岸,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是提高国家线”,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让广大考研学子紧张又揪心的时刻。
背单词要背完两遍,每天雷打不动分析15句长难句。每周可以做两篇阅读,然后仔细解析,分析自己的问题。
英语专业考研科目有四科,满分500分。除了政治全国统考之外,一般都是院校自主命题试卷(也有北大等学校选择统考小语种作为二外)。
本书中的例句选自17本常考同源外刊,与真题来源、主题相契合。历年真题考哪些报刊,《7000词》就选哪些报刊的文章!不仅与考研真题强相互,这本《7000词》覆盖的17个题源报刊也是四六级考试以及托福雅思考试常用的题源,适合每一位中高阶英文学习者。
•有助于进行词汇辨析,理解近义词的使用区别
两本变一本,是大家偏爱的蓝色哦。
这一阶段主攻英语作文。同时还要多多练习试题,然后查漏补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恋恋有词也有此类方法,但其排版、内容不利于快速记忆,故可做辅助。
英语实在差的同学,找个模板也行,但也意味着告别高分,模板有很多局限性。前期还是多背,等到了12月,你觉得作文来不及了,找个模板拿个基础分也挺好。当然也有可能模板套不上的情况,这个自己掂量。
而至于总结的错题,那可都是自己的短板,再做两遍,争取全部能够解决掉,实在不会做就把解题思路死记硬背下来吧,太难的题也可以选择放弃。
这点困难,对我们考研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功上岸。
▲点击封面,进入购买界面
predictable
希望本文能够拨云见日,给到大家一个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
2023年林业专业硕士招生62人(不含推免),招生方式为全日制(32人)和非全日制(30人)
考研英语备考经验,阅读这部分我就说这些哈,再分享给大家一个答题技巧,其他的大家哪儿不懂,评论区戳我就行了。
因为考研英语阅读文章无论是从长度还是难度上都很大,如果大家先读一遍文章再去做题的话,可能做到一半就忘了文章里原来讲的是什么。
再就是金融考研的金融学综合这个科目。金融学综合主要考察大家的知识储备量,对记忆的要求比较高。比如里面涉及到的名词解释,如果背过就能答上来没见过的话这几分肯定就拿不到了。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英语备考经验啦!学姐的经验只能给大家做参考,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提分方法。
终点:12/24下午,你手握黑色水笔,眼睛离试卷的距离会比平时更近一些,在紧张的氛围下,每个单词都认识,除了超纲词汇,你的目光并没有在某个单词上停留很久。
唐老师很好,但容我提出一点质疑。做英语试卷,为什么要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再通过中文找到英文答案,直接用英文解释英文不好吗?
专科生要求: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只招收英语考生;专科毕业生还须修读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课程;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整个复习过程,建议不要使用太多复习资料,主要还是在于做透,而不是全而不精。
完形填空可以放在最后一部分,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内。翻译部分大约需要20分钟,新问题部分也需要20分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过程中,合理控制考试时间,确保不拉分,不丢分,学习控制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时间也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能力。
01
predict
英语就是在考核你的两种能力,作文考书写;翻译,阅读,新题型等,考的是你能否读懂英文文章。
推荐阅读
考研初试411分,上岸北京大学
对于考研英语的难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同学英语基础比较好,如果过了四六级的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英语基础差的,那么就要在复习期间多下功夫了,需要备考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平时也要多积累才会有一定的提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2023考研上岸同学分享的一些考研复习经验,绝对新鲜,也绝对热乎。
这位同学2023考研初试成绩411分,专业排名第一,成功上岸北京大学。
做真题时,做到第三遍的时候,要强迫自己在文章中勾画出答案,不要只满足于选项,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选项而不选择其他选项。
然后,就是多训练,建议10月份以后每周至少写两篇作文,然后可以在网上进行批改,经过训练以后,上了考场,大小作文可以在45min内解决。
最后,就是建议大家保留近几年的考研真题卷,进行最后完整的模考,避免上考场出问题。
考研数学一,可能是所有科目里花费时间最长的。
6-7月份,主要是用来打基础,以课本以及复习全书为主,然后,就开始一边做660一边看强化的课程,看完以后再做880。
880做完大概就已经到了十月中旬,然后,就必须要开始做真题了,做完真题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模拟冲刺卷啥的。
《朱伟恋词·题源报刊7000词》
大作文,一般准备15句话,35分钟搞定,总共时间是50分钟,字数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按要求字数写即可。
书课融合
二
下面列举一些方法,仅供讨论,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交流
旨在为23考生答疑解惑